【保險股 — 友邦 (1299) VS 保誠 (2378)】

在香港購買保險的香港人應很容易想到其中兩家公司,一家是友邦保險 (1299),另一家是英國保誠 (2378)

兩家都是世界上非常知名的大型保險公司,但實際業務到底有什麼差別?那一間更值得投資?

友邦股價VS保誠股價

在討論前,我們先看近年的股價圖表,基本上保誠由2013年至現在在除淨後角度是高低股價浮沉的格局,基本上在圖表上算是高低區間走勢,而非一浪高於一浪的增長性走勢。另一邊廂,同樣由2013年的時間段,友邦保險保持一浪高於一浪的走勢,中長線走勢非常強勁,而且是長期上升的形態。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兩家都是世界知名的保險公司,但走勢卻有如此天淵之別?基本上我們可以再拆細業務討論。基本上,兩家公司在保險性質分配並沒有太大差別,都是一般保險公司恆常的壽險及健康險為主,財險及儲蓄險為輔,在這部分並不會造成太大的業務差距。

友邦業務

但兩家公司最主要的其中一個分別是經營地區。友邦是紮根在香港的亞太區最大型保險公司,而今年在香港地區的保險業務也相繼出現飽和,不少公司每年的新業務價值也只能大概在持平階段,並不能出現大型的增長。也意味著香港保險市場的滲透率逐漸飽和,基本上在香港地區而言難以支撐保險公司未來的成長力。

 

而目前友邦的主要增長貢獻是由其他亞太區地區國家及主要中國內地的新業務價值,按年亦有大概20%的提升速度。目前友邦由中國內地貢獻的利潤程度已經增長至香港地區的約一半,同時中國地區的人口有十多億人,目前保險業滲透率依然偏低,距離美國等已發展國家的90%有非常遙遠的距離,也像徵業務未來的增長空間及市場潛力非常巨大。在中國內地開展新的增長動力的友邦保險,基本上是具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及幅度,甚至以人口量來算,跑超香港地區業務也是非常正常的。

保誠業務

但反之英國保誠有一點頗為雞肋的地方,當然英國保誠近年已經開展了中國大陸業務,但以新業務價值計算,只有友邦保險的約一半水平。而同時英國保誠亦有在歐洲及美國的一部分保險業務,但相比之下,亞洲的保險業滲透率僅為國內生產總值的2.7%而英國則已經到達7.5%。同時以為基金的滲透率來算,亞洲僅為12%,而美國已經高達96%

 

因此,以滲透率及市場增長力而言,亞太地區及中國內地市場是具有較優潛力的,反之歐美等已發展國家地區及香港等已發展城市,需要有源源不絕的增長動力是較為困難的。同時,英國保誠在歐美地區的保險業務比重亦不輕,基本上美國與亞太區目前的經營溢利是接近一樣的,也代表英國保誠需要依靠新的地區或中國大陸地區作為增長基礎的難度會大增,因為先天在已發展國家的保險額度基數已經很大。

友邦 (1299) VS 保誠 (2378)

所以從兩間公司的業務地區分配可以看到,英國保誠的潛在增長力是遠遠不如友邦保險的,主要由於保誠目前業務主要鎖定在已發展國家,導致未來增長力較為欠缺。反之,友邦保險主力業務全部集中在亞太地區,並以大力加強中國地區的營運。

因此,從未來價值預判上,友邦保險應能保持現在較樂觀的估值模型,並可籍不斷上升的內含價值及新業務價值保持較強的形態。但英國保誠近五年已經出現估值下移的現象,加上近年英國脫歐事件後,匯率下挫並略為浮動,由本來的價格超越內含價值起計,至近日最低位跌穿內含價值*0.6的幅度。對於中長線投資而言,估值下移是非常大的警號。

縱使近日疫情可能導致香港地區及中國大陸地區的保單簽約額有所下降,但這只是僅屬季度的問題,影響的時間段並不大,並只是一次性影響,但友邦保險的核心業務依然強勁,反之保誠則有令人擔憂的地方,尤其以增長力角度


2020-03-16

發表評論

請先 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