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港資股 — 港交所 (388) 業務全拆解】

近大半年來發生的事件非常多,由貿易戰、社運再到武漢肺炎,都令大部份港資股無一倖免,就算堪稱最穩陣的股份如領展 (823)港鐵 (66),業務通通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而本業受影響往往是股價下挫的最佳理由。然而,香港有一隻港資大型股份,它的業務幾乎100%在香港,其股價亦會跟著恆生指數上上落落,但本業一點都沒有受過以上三件大事影響,那一間公司便是港交所 (388)

 

港交所業務拆解

從業務上,港交所的收入幾乎來自金融產品交易費,這點我們可以細看它報表上的溢利分佈。在2019上半年中,交易後業務佔公司溢利的44.3%;現貨業務佔比24.7%;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佔21.2%。哪麼這些業務本質上是甚麼東西?

 

交易後業務

交易後業務分為兩大部份,第一部份來自結算、交收、存管、託管和代理人服務的收益,這邊收入大部份來自旗下五間公司的結算費,包括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香港結算)、香港聯合交易所期權結算所有限公司(聯交所期權結算所)、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期貨結算公司)、香港場外結算有限公司(場外結算公司)及 LME Clear LimitedLME Clear);另一部份則來自保證金與結算所基金所獲得的投資收益淨額,亦即是港交所自己的自營盤。

 

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

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收入主要來自衍生產品的交易費、交易系統使用費及上市費以及市場數據費,這邊產品即是我們熟悉的期貨及期權、牛熊證、窩輪等,它們所收取的費用都會歸入這部份的業務。

 

現貨業務

現貨分部由交易費、交易系統使用費、聯交所上市費和市場數據費組成,其中以交易費和聯交所上市費為主,簡單來說即是我們平日最常見的現貨交易收取的費用。

 

為何港交所不受影響

由上可見,港交所收入基本上都來自金融產品的交易費,只要市場上的交易額維持正常,港交所收入便不會縮水。而我們看看近日恆指的每月成交金額,1月份和2月份分別是20720億和22900億,成交額不單只沒縮水,反而比疫情爆發前幾個月更高,這便是港交所業務幾乎沒受到影響的證據。

 

在疫情下,跌市為港交所帶來投資機會?

整體而言,若果港交所股價跟著恆指大跌,而事實上它的業務卻幾乎沒受到任何影響的情況下,這便可能造成一個趁低吸納的良機。如果配合在課堂上所教的估值模型,則更無往而不利了。

 


2020-03-17

發表評論

請先 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