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分析遇上的迷思】

學習基本面分析一段時間,必定碰上許多投資上的迷思。價值投資是否一定殘價就「抵買」?宏觀經濟分析對投資有幫助嗎?「好股票+好價格」就一定是必勝的硬道理?相信有不少人都考過這些問題,這次我們會逐一與大家討論。

 

起初接觸基本分析時,我們會學到很多估值方法,例如PE、PB、股息率等的模型,從而能夠客觀地看這些股票究竟是什麼價錢。這時候,很多初哥難免會萌生一個大膽想法,同一行業內的公司是否PE越低就越好?皆因PE越便宜即代表價格越低,那麼執平貨不是一般人的正常思路嗎?

 

有時我們去看一間公司,需要「立體」(3D)一點去分析。試想像一下,你面前有兩間公司,一間經營不善、生意持續下跌,公司估值售價5倍PE;另一間規模越做越大、盈利越來越厚,但售價為15倍PE,那麼我們應該買哪一間公司?

 

用Common Sense來想,其實都知道應該選擇後者,但很多時不少股民就是「貪平」選擇了前者,結果前者盈利不斷下跌,股價也每況愈下,而後者的股價不斷創新高,甚至變成25倍PE、35倍PE。

 

當然,如果後者升得太過火位,我們亦可以用估值分析的方法看出來。這裏想帶出一個概念,有時候一些股票是貴得合理,這會從它的基本面反映出來,只要價值合理,我們並不需要畏高;相反,一些股份估值長期低殘,則是有它的原因。如果只執著於估值之間的高低,卻不去考慮公司的基本面,便可能永遠捉不到重點,這也是估值分析往往不能與基本面分割的原因。

 

轉去另一個話題,一些人認為宏觀經濟分析對買股票有幫助,我們在這裏略略討論一下。不能否認,懂得宏觀經濟分析絕對是錦上添花,卻未必是構成利潤的主要來源。試想想,宏觀變化造成的機會相距時間太長,事隔四五年才會出現一次,再加上屆時分析行業和公司走向才是真正的盈利重點,因此只有少數人才能透過宏觀經濟分析一戰成名,大多數時間仍要買賣個股獲利。對於老手來說,宏觀經濟分析可能是必備之物,但對於一般人來說,卻未必是值得花太多時間的地方。

 

另一個迷思很多人關注,「好股價+好價格」就一定是皇道?對於很多深信基本分析的朋友來說,你去問他們多數回答你「一定是」。不過,他們有時會遇見一個情況,就是明明這間公司基本面很好、價格又便宜,為甚麼股價仍是這麼低?縱使到最後時間證明他們的分析是對的,但他們仍要等待一段很長的時間,中間甚至已經有幾個板塊升了一大段,他們留意的板塊仍未有起色。

 

引用一名網友一句說話,「單純依靠好公司、好價格,卻缺乏對市場運作模式的多角度理解,對於立志跑贏市場的私募基金來說,無疑是用單腳和別人雙腿賽跑」。有時候,我們要具備機構投資者的思維、對整體市場運作有一定熟悉程度,才會抓得住一般人很遲才留意到的先機。當然,這需要用很多時間和經驗去累積,絕對並非一般初學者可以做到。

 

新一年來臨,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解答大家對於基本面的迷思,祝大家新一年越來越強。


2021-01-13

發表評論

請先 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