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PMI?】

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是觀察整體經濟狀況的重要先行指標,用於預測國家或地區數個月後經濟增長的情況。由於製造業PMI可衡量其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僱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等狀況,反映了生產商主要的最新動態,而生產商又是經濟活動的最上游部分,所以製造業PMI對整體經濟具有前瞻性的作用。PMI是通過對採購經理進行問卷調查而取得的月度數據,故稱之為採購經理指數,受訪者在每個月22至25號會把企業的相關情況填入問卷表中,因此領先程度會比CPI和PPI高。

 

PMI主要由新訂單量、廠商生產量、企業就業量、供應商配送時間及庫存量等五大類指標構成,這些都是生產商的主要動向,權重佔比分別是30%、25%、20%、15%及10%。其中,供應商配送時間是逆指數,意思是當供應商配送時間上升時,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若要將PMI的分類指標完整列明,則共有13個,分別包括生產、新訂單、新出口訂單、在手訂單、產成品庫存、採購量、進口、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出廠價格、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生產經營活動預期。

 

在計算方法上,問卷基本分為增加、持平和減少三個選擇,而且上述的分類指數採用擴散指數作計算,即是將剔選增加的百分比乘1,再加回答持平的百分比乘0.5(DI="增加”選項的百分比×1+“持平”選項的百分比×0.5)。因此在數學上,當PMI指數高於50,即代表景氣正在擴張,數值比上個月高;當PMI指數低於50,代表景氣正在收縮,數值比上個月低,所以50又被坊間形容為榮枯分界線。由於PMI沒有一個實質的基數,只有經理人將現況與上月情況作比較的數值,所以用環比分析的意義可以說是高於同比。

 

製造業PMI又分為官方PMI和財新PMI,前者由國家統計局直屬調查隊負責,利用國家統計聯網直報系統對企業採購經理進行月度問卷調查;後者由市場調查機構IHS Markit編制、財新傳媒冠名,2015年8月之前由匯豐冠名,因此以前被稱為匯豐PMI。兩者的主要分別共有三點,

第一,官方製造業PMI涉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製造業的31個行業大類,樣本企業接近3000多間,而財新PMI的樣本數則只有400間,兩者樣本數的差距大。

二,官方製造業PMI的樣本企業以大中型的央企和國企為主,而財新PMI則以中小企業居多。

第三,官方製造業PMI樣本企業覆蓋全國涵蓋了31個製造業大類,而財新PMI的樣本企業則沒有對外公佈,市場主流觀點認為主要是東部沿海地區、出口占比較高的民營企業。基於上述原因,財新PMI的波動性可能會比官方PMI更大。

 

在分析PMI時,讀者可以觀察它不同分類指數的變化,以了解PMI發生變動的主因。若想更深入地分析它,更可以同時觀察分類指數中不同行業的狀況,例如當中行業如水泥、金屬的新訂單指數等等,可能會更加了解PMI變動的原因。另外,隨著時間過去,相信PMI指數的權重結構有機會進一步被優化。


2019-11-24

發表評論

請先 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