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亞太 (1876) — 印度市場篇】

 雖然百威亞太在印度的收益較少,但基於印度人口基數可比中國市場,而且人均消費亦逐步上升,更重要的是,印度啤酒市場現時尚未成熟,啤酒人均消費量僅為2公升,遠比中國的人均32升低,表面上具極大發展潛力,在很多人眼中絕對是一片好土。不過,筆者亦對這個觀點有點保留盡,儘管印度的人均消耗量長遠可能會上升,但難以到達中國的水平。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顯示,印度有八成人信奉印度教,雖然該宗教並不禁酒,但講求禁欲,印度有三個邦是官方頒布了禁酒法律,而比哈爾邦在16年頒布禁酒令,但很快被印度最高法院判決違憲,之後邦政府又數次出台了修改後的禁酒令,但依然被印度最高法院認為違憲。另外,印度各地還有各種形式的無酒日,例如宗教節日、大選期間等等,都是無酒日,無酒日賣酒是違法的。由此可見,當地文化並不助長啤酒銷量增長。而且,據以前數據顯示,印度的人均啤酒消耗量在2010年是2升,在2018年仍是2升,反映要改變這個局面絕不容易。

 

由2013至2018年,印度整體啤酒消耗量由22.1億升提高至27.4億升,市場規模由59億美元升至90億美元;高端及超高端啤酒消費量則由0.8億升提高至2.4億升,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達24.6%,市場規模由4億美元升至16億美元,CAGR達到35.3%。在整體啤酒消耗量上,高端及超高端類別的消費量佔比由2013年的3.6%上升至2018年的8.7%。雖然整體基數很小,但若能以這個增速繼續發展,印度將來仍是一個值得留意的市場。在市場競爭格局上,United Breweries市佔率排第一,佔48.5%;百威亞太 (1876) 佔23%;嘉士伯佔13%。

 

最後的越南市場上,雖然整體啤酒消耗量和高價酒消耗量都以可觀增速上升,但百威的市佔率五甲不入,而且市場前五大參與者佔總體市佔率93.1%,因此暫時便不作討論。

 

最後總結,由於百威亞太的毛利率高達51.9%水平,而亞太區同行毛利則集中在30%至40%左右,加上公司又佔據了高增速的高價啤酒領域的龍頭地位,因此比同行溢價較高屬於正常。不過,成熟市場啤酒公司的PE介乎10至20倍不等,若果以後亞太區增長碰到天花板,各大啤酒公司的估值區間應該會跟隨下行。


2020-01-27

發表評論

請先 登入註冊